上海市在谋划世博后的城市建设中强调提出加强文化建设,提升城市软实力,这必然牵涉到发掘、保护、传承本地固有的历史文化遗产。上海的路名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其名称由来及命名方式体现了鲜明的上海城市特色。令人感到惋惜的是,近年来给新路的命名中出现随意性和无序性,“乱象”纷呈。
上海路名大体有以下几类:历史上的本地地名、全国各地的地名、具有历史代表意义的著名单位名、历史上的著名人物等。尤其值得提出来的是第二种类型,这一类路名在数量上占绝大多数,取自全国地名,而且具有一定的规律:东西向的道路一律以城市名命名,南北向的道路则以省、区名命名。这种命名方式看似朴实无华,但便于人们记忆找寻,体现了上海鲜明的地方特色,同时也体现了“上海是全国的上海”。
令人感到惋惜的是,近年来随着旧区改造,新区扩大,新道路不断开辟,本来有规律可循的路名格局被打破。如虹桥古北地区出现了黄金城道、红宝石路、玛瑙路等珠宝系列的路名,同一地区还有荣华道、富贵路等表现荣华富贵思想的路名;浦东新区则出现了丁香路、牡丹路、樱花路等植物系列的路名。前些年有的地方出现了以外国企业品牌命名的路名,如夏普路等。上述有些路名表现出浓重的拜金主义倾向,有些路名沦为某些企业品牌的免费广告,很不妥当。
城市路名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给道路取名马虎不得。上海路名经过数十年甚至近百年的历史浸淫,本来已经形成了有一定规律可循的格局,不到万不得已,不要随便“创新”。如确有必要进行新的开拓,也应该在遵循上海路名既有规律特点的基础上,经过严密的科学论证,制定出严格的命名标准(包括命名原则、选词范畴、语义类型、文化内涵等),并要通过一系列严肃的命名程序,绝不允许随心所欲地命名,更不允许少数企业把路名作为扩大影响谋取利益的工具。世博会后,偌大的世博园区内必定会有多条道路需要命名,我们应该慎重对待。路名属于整个城市,关系到上海的城市文化形象,应该倾听全市人民的意见。(作者系本市高校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