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讯 “打浦路隧道”、“复兴路隧道”等都是跨越黄浦江的,但“外滩隧道”却不是,这会误导游客。市政协委员王育在最近提交的一份“社情民意”中提议,将 “外滩隧道”更名为 “外滩地道”更合适。
作为 “亚洲第一弯”的替代品,耗时3年建成的外滩隧道始于吴淞路,止于中山南二路老太平弄,长约3.3公里。相比走地面道路,外滩隧道至少可节省一半时间。可这条通车半年的隧道,市民知晓率却不高。
昨天上午,记者在外滩区域进行了一项微型调查。 “外滩隧道吗?那边!”面对记者提问,在中山东一路南京东路口巡逻的一名保安指着不远处说。不过,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的却是外滩观光隧道。记者之后又随机询问了8名外地游客,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过了 “隧道”就是浦东。而在广东路、江西中路、汉口路一带进行的抽样调查则显示,在本地7名居民中,知道 “外滩隧道”的也仅有3个。
上海有很多隧道,如打浦路隧道、人民路隧道、大连路隧道等,虽没有明确标注 “越江”二字,但无一例外都是跨越黄浦江,连接浦西、浦东的。来自江苏的司机小陈说: “我理解,隧道就是指穿山、越江、过海之类的。 ‘外滩隧道’给我的感觉就是可以直接到浦东了。”一名上海司机则表示,行业内很多司机为方便识别,会将 “外滩隧道”称为 “外滩下立交桥”。
对此,市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副院长王育表示:“虽然工程建设用词没有明确规定,但约定俗成,隧道一般都指越江或跨山通道。在国外也是如此,如北欧,许多穿山脉的通道都称为隧道。”
“既然容易引发歧义,何不改名?”有市民提出,不妨将 “外滩隧道”更名为 “外滩通道”。也有市民提出: “通道不如称地道,更能体现距离长短的含义。”这一建议,与王育近日提交市政协的一份 “社情民意”中的建议不谋而合, “只要在路标上标明是 ‘地下通道’,就能达到减少歧义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