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聚德国门店更名三元桥店已经拿到了正式批文。本周,消费者就将看到全聚德三元桥店的新招牌。在更名的同时,该店还特别推出了企业特色主题文化——京韵文化。
包间变“胡同”
全聚德三元桥店的建筑特色迂回曲折,常常令客人懵懂迷惘,如今它已成为向客人们讲述老北京胡同文化的一大优势。中国楹联学会理事姜卫东所提“胡燕飞府地千秋皆入化,同人乐庶民百姓亦斯文”一副对子的头尾四字正是“胡同文化”,到此一览,您会深感“幽巷怡然”。
灰色的砖墙、红色的屋檐、雕花的窗棂、老款的街灯、几条垂下的蒜辫、拐角处的一两只鸟笼……走进重装后的全聚德三元桥店,仿佛时空流转,又回到了老北京那逝去的岁月。
“府学胡同宋府”、“香饵胡同刘府”、“南锣鼓巷陆府”、“雨儿胡同韩府”……看到这些耳熟能详的名称,您是否以为走进了北京的胡同?尤其是看到以您的姓氏注明的府邸,您不难体会到一种诙谐的亲切感。
三元桥店的用餐区呈“品”字形分布。前大厅为“花好月圆”厅,另外两个区域分别被命名为“北京小院”和“馨香别院”。“北京小院”与一个个以“胡同”命名的包间相连;而“馨香别院”则在以芙蓉、海棠、牡丹、玫瑰等花卉命名的包间簇拥之中。
菜单添京味儿
“品京肴京味京腔京韵,悟都市都风都府都情。”为了突出京味儿特色,全聚德三元桥店在菜品上也进行了相应调整。除了固有的全聚德烤鸭、全鸭席等特色菜品外,还新推出了芥茉墩、麻豆腐、炒红果、老北京豆酱、焖酥鲫鱼、元爆散丹、艾窝窝、驴打滚、豌豆黄等一批地道的老北京风味美食。
北京人讲究吃,却绝不一味奢侈。芥茉墩、麻豆腐、炒红果这些地道的京城美食就是最好的佐证。从市井百姓、京剧名伶,到社会名流、王公大臣,及至慈禧太后,全都喜欢得不得了,可谓雅俗共赏。
与一般超市售卖的炒红果甜腻、软烂不同,三元桥店制作的炒红果颗颗完整,红润诱人的果实,包裹着一层薄薄的糖汁,酸甜爽口,丝毫没有甜腻的感觉。麻豆腐是北京独有的美食,但做不好会有种酸涩怪异的味道,还真不是谁都能接受的。不过品尝由全聚德厨师精心烹制的麻豆腐不必有这种担心,那精准的调味让最挑剔的食客也拍手叫绝。芥茉墩的甜、辣、脆更是配合得恰到好处,爽辣之余,唇齿留香。为了让就餐的顾客能多领略几种老北京风味,店家特意将这三款菜品组合在一起,称为“京城三味儿”。如果食客们对某款菜品特别中意,当然也可以只选其一。
值得一提的是,为庆祝更名,全聚德三元桥店还推出了系列酬宾活动。从11月6日-12日,凡到店用餐顾客,均可获赠菜品一道和纪念品一份。在此期间,厨师长会特别推荐5道价格实惠的冬季滋补菜品。
服务显京韵
在CBD上班的刘先生是全聚德三元桥店的常客,对店容店貌和菜品上的改变,刘先生的突出感觉是“京味儿更浓了”。他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就在北京四合院生活,对老北京的胡同再熟悉不过了。所以到了这里,感觉特别亲切。
无论是灰砖墙上的“清明上河图”画卷,黑白色的合义号铜锡店老照片,头顶的各色图案的木质宫灯,明清风格的瓷器、桌椅、槅扇、衣橱,还是桌上一道道地道的老北京风味美食,以及穿着淡蓝色裙装、袖口有着青花瓷图案的女服务员,全都带给人们一种浓浓的老北京风情。
这种地道的北京味儿不仅让刘先生这样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怀旧,更强烈吸引着想要体验老北京传统文化的外国朋友。现如今,每到饭点儿,坐在椅子上拿号儿等位的,很多都是慕名前来的外国友人。如何在“胡同”的“某府”名前添加外国姓氏,成了三元桥店经营者正在琢磨的新课题。
总经理林琳谈到,胡同是老北京人生活的象征,是北京古老文化的集中体现。它记载了历史的变迁、时代的风貌,有取之不尽的文化元素。为了凸显北京的胡同文化,店里还专门营造了著名画家况晗的铅笔胡同画画廊,使古老的胡同充满了艺术气息。使高雅艺术与百姓生活完美结合,相得益彰。
据林琳透露,针对外国来宾众多的情况,下一步,全聚德三元桥店还计划培养一批能熟练运用外语,介绍北京胡同典故、老北京风味菜特色的服务员。“我们有可能去相关外语院校招聘兼职大学生,既弥补店里服务员外语薄弱的劣势,也给在校大学生提供勤工俭学和学以致用的历练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