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隐隐于市,小秘秘于名。生活中,作为身份证上一栏内容,或是他人口中一声呼唤,名字通常是一个符号,又不仅仅是一个符号。长辈起名,往往含有寄托,能否落实,听天由命,用心良苦,不可不察。本人取名,肯定隐含秘密。如果自己不说,他人揭秘,可能合理,听起来蛮像那么回事,却未必合情——当事人取名实情。 现代文坛名家,多以笔名行世,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无一人是本名。鲁迅说:“一个作者自取的别名,自然可以窥见他的思想”。说得在理。“窥见”就不是明晃晃摆在那儿,一目了然,需经解释、分析、判别,方知“思想”所在。鲁迅本名,不止一个,“周树人”乃其叔祖周椒生所改,取“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意,倒也灵验。鲁迅笔名过百,唯“鲁迅”不是本名,胜似本名,广为人知。取名“理由是:(一)母亲姓鲁,(二)周鲁是同姓之国,(三)取愚鲁而迅速之意”(许寿裳《亡友鲁迅印象记·笔名鲁迅》)。一般人解释本名或笔名,听者多半会一笑了之;鲁迅不是一般人,所以上述解释,他人不肯听之任之,意犹未尽,不惜另辟蹊径解之。侯外庐就认为:释鲁迅之“迅”为“快速”,并不确切,《尔雅·释鲁》云:“牧狼,其子,绝有力,迅。”注云:“狼子绝有力者,曰迅。”鲁迅之“鲁”,取自母姓。“迅”即为古义狼子。鲁迅以“狼子”自居,表明他甘做封建制度逆子贰臣,反映出他前期思想中有叛逆精神。这种解释,侯外庐向许广平讲过,许广平连声道谢。只是将“迅”作“狼子”解,到底是鲁迅本意,还是后人追加?已不能叩先生于九泉。 一部《潜伏》热播,让“特工”“情报员”一类词语流行江湖,使理想、信仰、牺牲、背叛等字眼,内涵不再荒芜。中央新闻纪录片厂拍的《红色国际特工》,记录一位“国际特工”杨奠坤,从1932年开始国际情报生涯,长达十年,曾被日本宪兵逮捕,关进上海提篮桥监狱,抗战胜利后获释。1948年组织上派他回哈尔滨工作,改名为杨佐青。如果不是1970年临终前留下一份个人自述,后人就不可能知晓他改名别有隐衷。原来“佐青”两字分别代表两个人,“佐”字指“红色谍王”佐尔格,“青”字指苏军总参情报局局长彼尔青。特工生涯匿于名,字面即谜面,纪念是谜底。 藏书家潘芜,生前撰文常署笔名“上官缨”。本名与笔名,皆有来历。因一向敬仰川籍作家艾芜人品文品,加之与原名读音相近,遂借“芜”字作了本名。后来在鞍钢有机会接触艾芜,当面谈起借字缘由,艾芜连说:“我们有缘,我们有缘!”而笔名“上官缨”为1956年初写杂文时启用,一是觉得“上官”这个复姓不错,笔画简单,二是参加工作前当过儿童团长,手持一杆红缨枪,组合起来就成了“上官缨”。不料“反右”时笔名却成了罪名,谁让你攻击党员都想往上爬,当官戴红缨帽?干脆“另册”侍候。 明知道作家“柯蓝”是位男性,总觉得名字间香气蛮浓。芬芳沁人,事出有因。“柯蓝”本名唐一正,系小学校长父亲所取,源于《孟子》“一正君,而天下定”。唐一正17岁参加八路军学兵队,送伤员巧遇南洋华侨富商女、16岁漂亮护士柯蓝。两人一见钟情,一往情深,后遇日寇飞机扫射,柯蓝因救伤员牺牲。为平息心头悲痛,表达挚爱深情,唐一正向组织上正式申请改名为“柯蓝”,“决定用一生的生命以她的名字去生活、去拼搏、去战斗,去拥抱世界。”故在六十余年文学生涯中,“用柯蓝的名字发表了近一千万字文学作品,并编辑出版了六大卷《柯蓝文集》,而其中有不少文字被翻译成日、俄、英等文字”(详见《“柯蓝”的来历》,2002年4月21日《文汇报》“笔会”)。如果不是作家本人深情回顾,曼妙绚丽一“柯蓝”,其中情史加痛史,谁会猜得出?华年亭亭少女,暮年蹒跚老翁,一分为二还是合二而一,怎能分得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