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企业定义
集体所有制企业(简称集体企业)是指财产属于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实行共同劳动、在分配方式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组织,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的经济组织。
集体企业按举办的主体可以分为城镇集体企业和乡村集体企业。城镇集体企业的设立必须经省人民政府规定的部门审批;乡村集体企业由乡政府同意报乡镇企业局审批。具体情况请参阅《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和《乡村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
所谓大集体企业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1958年大跃进开始以后,主流舆论认为共产主义指日可待,集体企业纷纷升格为全民所有制企业,工资和福利由国家全包.在国家财政不堪负担的情况下,一部分企业不得不转为地方国营即小全民所有制(生产资料归全民所有,工资福利由地方财政负担),还有一部分企业就成为大集体企业.所谓大集体企业就是生产资料仍归集体所有,但工资福利等待遇参照全民企业执行.
中国现阶段的所有制有:全民所有制(生产资料归全体劳动者所有),集体所有制(生产资料归部分劳动者所有),私营经济(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存在雇佣劳动的经济成分)个体所有制(生产资料归个人所有),外资经济,港澳台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不同性质投资主体共同投资组建的经济成分)等.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目前,国有经济对GDP的贡献率约占30%左右。中央企业是我国国企的主力军。在我国,按国有资产的用途,可以分为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在经营性资产中,按政府的管理权限,可以分为中央企业和地方企业。
广义的中央企业包括三类:
(一)由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企业
1、从经济作用上分为提供公共产品的,如军工、电信;
2、提供自然垄断产品的,如石油;
3、提供竞争性产品的,如一般工业、建筑、贸易。
(二)由银、保监会、证监会管理的企业,属于金融行业。
(三)由国务院其他部门或群众团体管理的企业,属于烟草、黄金、铁路客货运、港口、机场、广播、电视、文化、出版等行业。
在我国,中央企业通常指国务院国资委监督管理的企业(狭义)。相对于其他一些国家来讲,我国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范围是比较窄的。
到2003年底,中央企业有189家,总资产8.09万亿元人民币,净资产3.47万亿元人民币,销售额4.3万亿元,增长了21.6%,利润总额3006亿元,增长2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