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顶着“蚁窝”的帽子广受打击,一边又撑着一家人的经济命脉——矛盾多年的城郊出租房有望脱离“违建”行列,成为合法合规的租赁房。
11月17日,市长陈刚向市人大常委会汇报城乡结合部建设议案办理情况,集体土地建租赁房试点方案已获市政府批准,包括唐家岭在内的5个村集体组织申请建设租赁房1万多套。
在今年年初的市人代会上,110位代表联名提出“推动城乡结合部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议案。陈刚在议案办理报告中提出明确时间表:计划到2015年,北京基本完成城乡结合部村庄改造,使之成为现代化新城区和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农民变成“有房屋、有资本、有社保、有工作”的新市民。下一步,北京将加强城乡结合部地区基层自治组织建设,规范撤销村委会的条件和程序,实现城乡计划部地区社区管理全覆盖。届时,城乡结合部地区的村委会将被居委会所取代。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农转居后经济收入差硬生生地摆在政府和市民面前,引导农村出租房合法化呼声渐高。陈刚在报告中着重谈到了这项破冰之举:市国土局牵头编制在集体土地上建设租赁房的试点方案,已获市政府批准。由于相应法律法规中并未就此内容进行规定,目前,市政府已正式向国土资源部申报试点。市住建委牵头,即将出台加强农村租赁住房建设管理的意见。近期已有包括唐家岭在内的5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申请建设租赁住房1万多套。
进程:今年动迁村超300个
今年全市动迁的村庄将超过300个,其中城乡结合部占了三分之二。其中,在谈到50个重点村的拆迁进展时,陈刚透露,本市已经启动了31个重点村拆迁,已完成拆迁12个村,已启动24个重点村会前安置房建设,3个已建成。50个重点村合计人口21.4万,流动人口超过100万。规划回迁安置用地7.8平方公里,建筑规模1500万平方米,解决重点村全部户籍人口住房安置需要。
趁着拆迁前加紧盖房子,借机大捞一笔已经成为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黑镜头”。50个重点村建设明确了拆迁先拆违的工作原则,初步统计,50个重点村所在的9个区,在防控违法建设专项行动中,今年已经拆除违法建设约400万平方米。
现场:委员拷问拆迁制度
“听说哪儿拆迁,立马上门帮农民建房,拆迁款对半分,这就叫拆迁代建公司!”昨天下午,常委会分组审议城乡一体化议案办理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发现近年来北京滋生一批拆迁代建公司、评估公司,盯准的就是拆迁款“肥肉”。十几个亿搬不动一个村,农民与政府“讨价还价”,表层原因是拆迁政策不一致,而深层次症结则是补偿政策机制有待改革。
拆迁成本出现倒挂,房山补偿标准高过朝阳;搬走的村民又回老家盖新房,产生二次拆迁;拆迁周边产业滋生迅速,违法建设屡禁不止……审议现场,常委会组成人员历数城乡一体化中的怪现场。王海平委员提出,目前政策执行不一致,村民互相攀比,心理预期过高。不少委员呼吁统一拆迁补偿政策。随着讨论的深入,委员们指出,目前拆迁补偿“地房不分”,个别农民用加盖房屋“套地”,多盖一层房子就能多得一倍土地补偿金。但如果将土地成本和房屋成本剥离开,不可回避的现实是土地补偿标准按照庄稼收入计算,土地补偿标准过低,农民利益就会受损。“农民实际在用盖违法房跟过低的地钱抗争。”
审议中,委员们认为摆脱巨额拆迁的根本,在于政府跳出“收地卖地”的利益主体角色,而是转为平衡各方利益,改进征地补偿政策,制定公平交易规则。
■马上就访
租户无门槛价格市场定
市城乡结合部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昨天强调,与公租房不同,集体土地上建租赁房将走市场化运作路线,“租户无门槛,价格市场定。”
“出租房拆除后,原租户还需要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开展该项试点既符合客观需求,也能增加转居农民收入。”这位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大多成立了村集体经济组织,比如以公司形式出现,农民按所占比例拥有股份。在集体土地上建立租赁房完全由村集体出资,价格自定。收益由村集体按比例分给村民。与保障房性质截然不同,这部分租赁房没有户籍等政策门槛。针对目前公租房房源短缺的现状,政府也可能将一部分“村租房”吸纳进来用以补充公租房,前提是政府给村集体一定资金补贴,以抹平租金差。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国土局副局长谢俊奇此前透露,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拒建商品房,是因为商品房得一次定价,很难保证农民长期的利益。年租性的房屋每年都有收益。记者了解到,这项政策意在增加农民收入,并没有强制村集体建租赁房。目前,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建设意向的重点村为数不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