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光SC5-RV 之于 CRV,宝骏之于宝马,中国自主品牌名字中的擦边球,可谓层出不穷。除了模仿大师吉利,另一个自主品牌的领先者奇瑞也毫不含糊,譬如:
QQ vs QQ。 腾讯好像从来没有公开场合抱怨。也难怪,QQ的前身 OICQ,本来也是模仿当时红极一时的IM软件ICQ。
奇瑞A6 vs 奥迪A6。当然,没人规定Ax这种称呼必须是垄断的。
这种名字上的山寨文化,不仅在轿车领域,商用车也是。以北汽福田为例:欧曼重卡,是欧洲的MAN吗?欧V客车,别误会,欧V只是品牌,和排放标准可没有必然的关系。至于轻卡领域遍地的“铃”,自然都是为了和五十铃去挂钩。
不必对自主品牌妄自菲薄。跨国品牌有时候一旦到了本土化,也会有些惊人之举。譬如起亚的“速迈”。彻底让速腾、迈腾无语中。
这些名字的由来,有些是广告公司无能的表现,有些却是厂家的策略。既然已经采取了“跟随战略”,除了拆你的车,画你的logo,抢你的人,也不在乎多加一条,连你的名也一块剥夺。不考虑法律、道德等因素,未尝不是一种智慧的表现。毕竟新建一种品牌的风险实在太高。
所以,之前那些具有独创性的品牌名字,譬如“哪吒”,事实证明,无法赢得主流市场的心。
既然如此,不如先让别人摸着石头...我们踩着别人的脑袋过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