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一则关于湖北省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的消息,让这座古城跳进了全国人民的视线。今年春节,记者回襄阳过年,在合家团聚的同时,也想看一看襄樊在更名之后的两个多月内发生了哪些变化。当地一位研究襄阳历史的资深学者对笔者说,他非常支持“襄樊”让位于“襄阳”,自己心中存在几十年的结也解开了。“更名这件事,早做比晚做好,现在做比将来做好。就像人的名字一样,城市的名字也应该反映自身的个性和历史文化内涵。”
放假之前,笔者在广州买到了从广州至武汉,再从武汉至襄樊的火车票。笔者发现,车票上仍然写着襄樊,而不是襄阳。“是不是火车站还没有开始更名?”笔者心想“偌大一座城市,全部都要更换名称、牌匾,光想想都觉得很累”。
出了襄樊火车站,果不其然,“襄樊”两个红色大字依然矗立在火车站钟楼上。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车站广场临时候车棚外立面的广告牌上,一排排赫然写着“襄阳市某某路”字样。“汉江风光好,此处是襄阳”,笔者心中顿生一句,情绪也开始变得比较纠结。
襄阳市委宣传部向笔者提供的资料显示,襄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2800多年建城史。襄阳与隔江相望的樊城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公元前827年,周宣王封仲山甫(樊穆中)于此,樊城由此而得名;襄阳因处襄水(今南渠)之阳而得名。襄阳历史上历代为州、郡、府、道、路治所,“汉晋以来,代为重镇”,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襄阳历史上孕育和生活过众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杰出人物,如春秋时期吴国相国伍子胥,战国时期大文学家宋玉,三国时期大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汉光武帝刘秀,东晋史学家习凿齿,唐诗名流杜甫、李白、王维、孟浩然、皮日休、张继,唐代名相张柬之,宋代大书画家米芾等。尤其是诸葛亮在这里隐居躬耕十年,谋划《隆中对》,成千古绝唱。新中国成立以后,湖北省襄阳行政区专员公署成立。1950年襄樊市设立,归襄阳行署辖,1979年升格为省辖市。1983年9月,襄樊市与襄阳地区合并,设襄樊市,实行市带县体制。2010年11月,经国务院批复,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更名从2000年就开始申报,经过10年才更名成功。
根据笔者的观察,全市党政机关全部更换了牌匾,新闻媒体比方说《襄樊日报》也更名为《襄阳日报》。街面上的商业广告、牌匾,将“襄樊”更名为“襄阳”占少数。有的单位或许没有来得及做新的牌匾,门头上的大字是襄樊市某单位,但在悬在大门上方的LED屏上显示的却是“襄阳市某单位祝全市人民新春快乐”。在汉江大桥一侧,竖立着一幅当地某医院的巨型广告。院方为了节省更换成本,只重新单做了“阳”字,覆盖住原来的“樊”字,新旧对比清晰可见。
对于普通居民来说,城市更名没有给他们带来太多的负担。在一家通信企业工作的杨小姐说“我感觉市民们现在已经‘淡定’了很多。就拿自己来说,没有人催我换身份证和户口等证件。大家在称呼方面也没有什么困扰,总还是习惯于称‘襄樊’,而非‘襄阳’。城市更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历史进程中市民将逐渐适应。”
襄樊学院襄阳及三国历史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叶植向笔者表示,虽然城市更名需要耗费一些成本,但从长远看,更能反映城市的文化内涵,提升城市知名度。
一座城市更名,涉及方方面面的变动。尤其是在全国引起广泛关注的情况下,怎样实现平稳过渡,考验着当地党委、政府的处理能力。“低调”,是当地党委、政府采取的姿态。
笔者了解到,襄阳市委、市政府成立了更名工作领导小组,确定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庄重节俭、便民利民、先急后缓、平稳过渡”。按照相关的部署,今年1月1日前全市各机关部门、单位的印章、牌匾和公文版头更换工作完成。在更换时,不举行更名庆典活动,不举行挂牌仪式。
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各类证件、证照,襄阳市规定原则上凡法律没有明文规定必须更换的就不更换,确需更换的,相关部门按照市更名工作领导小组批准的意见办理。
襄阳市委一位干部向笔者介绍说,特别是襄樊更名为襄阳、成功举办诸葛亮文化旅游节等,进一步增强全市上下推进跨越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据了解,襄阳在发展中还傍上了广东这个“大款”。国家级襄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正以湖北深圳工业园为基础平台,蓄势待发,将成为引领襄阳新一轮大开发、大发展、大跨越的新引擎。深圳深创科技等20多家风投公司与襄阳市一批企业建立了股权融资关系。目前,湖北深圳工业园(襄阳)一期工程基本完成,二期工程也基本具备了企业入园条件。两年多来,深圳工业园内签约项目达101家,协议投资额120多亿元,开工建设企业55家,投产企业23家,2010年全年完成工业产值10多亿元,全部达产后可新增产值300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