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的换标,浮出水面的不过是冰山一角,其背后是联想集团的转型。这家历经了27年风雨的IT公司,从“Legend”到“Lenovo”品牌转换和推广,所经历的过程纷繁复杂。重新包装的联想,终于找到一个“有品位、稳重、关爱、具有战略眼光”的中年男人的感觉。
联想陷入品牌困局
“Legend联想”不得不改。1984年11月1日,20万元,11人开启了“联想”的梦想,当时的名称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1985年,随着第一款具有联想功能的汉卡产品“联想式汉卡”的推出,“联想”品牌也由此诞生。1988年香港联想开业,采用英文名称“Legend”(传奇),“联想”第一次成为公司的名称。
联想叫“Legend”(传奇)的时候,完全没考虑到“国际化”的问题。公司发展到现在,“国际化”已经成为联想两代人的梦想,换标的代价必然要付出。联想“国际化品牌”的解释是:三至五年内,联想销售额中的25%-30%要来自于海外市场。要实现这一目标,联想首先需要排除的是品牌障碍。“Legend”在海外市场被注册的太多,“Legend”这个名字在欧洲几乎被所有国家都注册了,注册范围涵盖了计算机、食品、汽车等各个领域。联想要想在国外发展就一定要有一个能受到法律保护、能合法销售产品的商标,而联想进军国际时“Legend”竟成为绊脚石。
由“传奇”走向“创新”
联想在计划向国际化发展时发现标识“Legend”成为海外扩张的绊脚石。最终联想标识落在了自己创造的单词上——“Lenovo”。Lenovo由Le和novo组成——“le”取自原先的“Legend”,承继“传奇”之意,“novo”是一个拉丁词根,代表“新意”,整个单词寓意为“创新的联想”。打江山时需要缔造“传奇”,想基业常青则需要不断“创新”, 在品牌标识更迭的过程中,联想将“Legend”更名为“Lenovo”,成为进军国际的第一步,象征着联想从“传奇”走向“创新”的里程。伴随“Lenovo”的推广,公司又提出主打口号“只要你想”。
联想品牌标识的更迭让人联想到“日本索尼”的更名。50年代末期,日本“东京通讯工业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平认为,原来的公司名称外国人不容易念,决定将其改名为 “Sony”,同时希望改变日本产品在国际间品质低劣的形象。
回头再看品牌标识,会觉得它并不简单。离开业务和产品的支持,离开全体员工点点滴滴的努力,品牌什么都无法代表。品牌是标识加信誉,绝不是简单的标识。联想消费IT群组市场部经理杨洁做出如此判断:“大家想到麦当劳的时候想到的是快乐,全家分享,而不是想到一个汉堡包和一个标识。如何在业务中承接公司的品牌战略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