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顺斋,坐落在京杭大运河源头的通县(古称通州)东魏庄,邮编101100,厂长李亮,以经营糖火烧、清真糕点享誉京城。
大顺斋始建于崇祯年间(1640年前后),迄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创办人刘大顺(回民),从南京上元随运粮船来北方谋生,落脚在通州。先是走街串巷,挑担叫卖糖火烧\炸果子。后来在南街安家大院开了2间铺子,取名“大顺斋”,一铭刘家铺子,二求买卖顺利,生意越做越兴旺。到了清乾隆年间,又在邻近闹市的回民胡同购置了5间房子,2间作门面,3间当作坊,生产经营糖火烧和南味清真糕点。产品除门市零售外,还批发给小贩经销。清末,大顺斋在刘大顺第六代孙--刘九爸的苦心经营下,生意进入鼎盛时期,先后设立了4家分号:通州的“大来号”,北京城内的“大生号”、“大新号”、“大兴号”。大来号专门为大顺斋提供制作糖火烧、糕点用的面粉、芝麻酱等原料,其它分号以经营大顺斋糖火烧、糕点为主,兼营油盐酱醋等生活用品。
1900年以后,生意趋于萧条。民国元年(1912年),通州大顺斋在战乱中被焚毁。虽于当年重建,但已元气大伤。此后,兵灾匪患迭起,民不聊生,企业日渐衰落。
从1949年开始,在人民政府的扶持下,大顺斋的生产经营得到恢复。1955年,该店率先实行了公私合营,生产有所发展。文化大革命期间,刚刚步入正规的大顺斋一度被并入通县食品厂。1979年后,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老字号再获新生,大顺斋又恢复了独立经营。
俗称通县有三宝:小楼饭馆的烧鲇鱼,万通酱园的酱豆腐,大顺斋的糖火烧。大顺斋的糖火烧之所以成为通州一宝,中外驰名,除有熟谙制作糖火烧的名师李深、李风鸣和他们培育出来的一支技术队伍外,还在于他们坚持精选原料、精工细做、讲究卫生、重视质量。因选用精致的面粉、麻酱、红塘、桂花、香油等为原料,制成的糖火烧酥松绵软、味道香甜、食而不腻。芝麻酱和红塘对人体又有温补作用,所以各族民众老幼皆宜,尤其适合老年人食用。如果吃糖火烧的同时喝一杯香茶,更能品出它的独特风味。大顺斋的糖火烧还有一个特点:夏不易霉,冬不易干,一般可经月不坏。相传本时间20年代,北京回民阿訇张迁去圣地麦加朝觐,当时烈日炎炎,多数教徒所带干粮变质,饱尝饥谨之苦,唯有张迁带的大顺斋糖火烧安然无恙,滋润如初,随行者羡慕不已。之后,北京伊斯兰教徒去麦加朝觐,都要带大顺斋的糖火烧作为旅途干粮,致使大顺斋的糖火烧扬名海外。1960年,印度总理尼赫鲁来华访问,点名要吃大顺斋的糖火烧,次日还派人取走10余斤。1980年,3为美籍华人教授到通州参观沼气时,也向陪同人员提出要买点大顺斋的糖火烧。当他们拿到大顺斋的糖火烧时高兴地说:“我们要把它带回美国去,让大家品尝故乡的风味。”1983年,一位香港同胞买了大顺斋的糖火烧,临上飞机前给上家写了一封感谢信:“我此行一大收获,就是带上了大顺斋的糖火烧这份珍贵的特味食品,谢谢你们!”1990年,第十一届亚运会期间,大顺斋被指定为大会用糕点生产厂家。该厂生产的糖火烧、萨其马、枣泥寿桃、五字饼等10余个品种,定为亚运村专供食品,每天专车送货,颇手体育健儿和亚洲穆斯林宾客的青睐。
大顺斋自恢复老字号以来,迁移了地址,扩建了厂房,增添了设备,修建了门市部,设立了专营点,形成了楚剧规模的清真糕点生产厂家。1990年比1987年,固定资产增长了31.5倍,产量增长了13.7倍,利润增长了16.2倍,职工人数达到168人。在通县镇设有零售门市部和3个回民专营点,在北京设有30多处大顺斋糕点专柜,部分产品还销往外埠。生产品种已达165种,传统风味产品有15种。其中:糖火烧、枣泥酥皮、核桃薄脆、枣泥自来红、枣泥油酥等5个品种,被评为市级优质产品。
地址:通州区运河东 电话:(010)-89522469 传真:(010)-89522469 邮编:101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