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湖学校是小学还是初中?”“新城学校是民办的还是公办的?”作为跑教育新闻的记者,记者在合肥市经常会遇到一些人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说明了一个问题,新建学校的名字越来越没有规则可循。
多年前,合肥市跟其他城市一样,公办中小学校名基本以三个特征为主:一是数字为序的校名,如第一、第二、第八中学等;二是以地理位置取名,如红星路小学、永红路小学等;三是以办学主体或办学历史为由,如过去企业办的学校有些至今还带着企业的名头,高校办的学校叫附属中小学。这三个特征看似“没有文化”,但却有着简易的规律。提到第几中学或者某某路小学,老百姓起码知道学校的大概方位和办学性质。
几年前,得益于新建小区的增多,合肥市掀起了一轮中小学新建和拆并的热潮。无论是新建还是拆并,这些新的学校都有了新的名字,如合肥市望龙学校、合肥市宁溪学校等。一时间,即便是老合肥人也难以从名字上分辨出这所学校是公办还是民办,是小学还是中学,在南城还是北城。
这期间,合肥市新建的学校多是小区配套学校,很多学校便以小区的名字来命学校的名字。这样的名字对得起开发商,但却似乎有点对不起市民,试问,一个城市几年的时间得建多少个小区,普通市民都熟悉吗?在拆并的学校中,过去一批以数字为序或以道路为名的校名反而因为搬进了小区配套学校而“更名改姓”,一些老百姓熟悉的校名慢慢消失在高楼林立的小区中。
倘若完整地以小区的名字来命名还好,起码找到了这个小区也就找到了这所学校,但或许是主管部门也觉得有些小区的名字太长等原因,不宜直接套用在学校身上,于是乎,一些学校就出现了更为奇怪的名字。如合肥市新城学校,其实是一个叫做新加坡花园城小区的配套学校,学校基本是由原合肥市第37中学原班人马迁往的。但住进了小区的新学校,既没有取名新加坡花园城学校,也没用原先的合肥市第37中学的名字,而是取名新城学校,不知原因为何?
其实,学校究竟取什么名字的问题很简单,因为学校不是酒店,也不是商场,它是社会的基础设施,服务对象是老百姓,所以简单明了,老百姓记得住就行。
记者认为,学校的名字还得“寻古”,还得按照过去数字为序、道路为名、办学主体等的三个特征来,当然,也可以融合学校的办学历史、办学特色来取名,但总之得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再者,现在新建和拆并的学校越来越多,在取名字的时候,政府主管部门不妨搞一个校名征集或者公示,听听师生、家长和社会的意见,这样或许取出来的校名会更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