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背图》归序全解3-10
======第三象 丙寅(艮下干上 遯)武后称帝
3 谶曰 日月当空 照临下土 扑朔迷离 不文亦武 颂曰 参遍空王色相空 一朝重入帝王宫 遗枝拨尽根犹在 喔喔晨鸡孰是雄 金圣叹:“此象主武曌当国,废中宗于房州,杀唐宗室殆尽。先武氏削发为尼,故有参遍空王之句。高宗废后王氏而立之,故有喔喔晨鸡孰是雄之兆。” 一、众解精华 【日月当空 照临下土】 是武曌的“曌”(音:照),又一语双关,喻武后称帝。武后名照,自己发明了曌字。死后谥号“则天”,习惯叫她武则天,并不规范。 【扑朔迷离】 出自南北朝时《木兰辞》,本意指难辨兔的雌雄,喻花木兰男扮女装,后来指事情错综复杂。此处暗喻出了女皇帝。 【不文亦武】 暗示本象女主角姓武。 【参遍空王色相空】 “空王”,指佛门,佛家有“四大皆空”之说。喻武则天在唐太宗死后,身为太宗妃子,被迫出家之事。 【一朝重入帝王宫】 武则天后来被唐高宗李治从感业寺接回宫中。 【遗枝拨尽根犹在】 武则天把亲生子女、李姓皇族几乎杀灭殆尽。但李唐根苗还在。“根”,指恢复唐朝的中宗李显,武则天的三儿子。 【喔喔晨鸡就是雄】 指武则天称帝。图中:女子提刀,喻武则天杀人太多,从亲生子女、孙儿、李氏宗亲,到亲属、大臣,大肆杀戮,还启用小人酷吏,刑杀无度。 二、 文征解卦 “遯”,音:顿,下半部分为艮,音亘,指山;上半部分为干,指天。 大象:“阴渐长,阳渐消,小人道长,宜退避三舍”,正合恐怖朝政之象。
======第四象 丁卯(坤下干上 否)逼退武皇
4 谶曰 飞者不飞 走者不走 振羽高冈 乃克有后 颂曰 威行青女实权奇 极目萧条十八枝 赖有猴儿齐着力 已倾大树仗扶持 金圣叹:“此象主狄仁杰荐张柬之等五人反周为唐。武后尝梦鹦鹉两翼俱折,狄仁杰曰:武者陛下之姓也,起二子则两翼折矣。五猴指张柬之等五人。” 一、陈曦试解 【飞者不飞 走者不走】 图中:鹦鹉不飞,我五猴就不走——当面逼武则天退位。有人说“走者不走”指五王功成名就后没有立即退隐,终遭陷害。虽是史实,但是,本象并没有说他们被害的事。毕竟《推背图》不是历史书,每象有一个主题,图、谶、颂、卦都是围绕这个主题的,解释得零散,不是《推背图》之道。 【振羽高冈】 指图中鹦鹉高高在上,喻女皇武曌。 【乃克有后】 被自己的后人克了。指武则天被迫让位给三儿子李显。 二、众解精华 【威行青女实权奇】 青衣尼姑,奇女掌权,威行天下。指曾被迫出家的武则天当了女皇。 【极目萧条十八枝】 “十八”:十八子是李,这里用十八代指李。指李氏皇族几被杀尽。 【赖有猴儿齐着力 已倾大树仗扶持】 图中五猴指张柬之等五人,齐心政变,匡扶了倾颓的李唐王朝。 三、文征解卦 “否”,音匹,下半部分为坤,指地;上半部分为干,指天。 卦象为“天气上升,地气下降,天地之气不交,主闭塞不通”,运势:“上下不和,百事不通”,正是本象所述的政变前后的时局 四、史实精要——五臣逼宫 神龙元年(705年),82岁的武则天大病,男宠张氏兄弟祸乱。张柬之、敬晖、崔玄暐(音伟)、桓彦范、袁恕己五位大臣政变,入宫杀张氏兄弟,在病榻前逼武则天退位。武则天开始极其强硬,张柬之等人深知武则天言出不二、心狠手辣,于是毫不退让,强逼武皇退位,不达目的决不甘休,即是本象所说“飞者不飞,走者不走”。后来女皇只好甘休,五人才退去。次日武则天在女儿太平公主的劝说下退位,曾经被她废掉的李显,又当了皇上,恢复了大唐国号。 ------------------ 以下是本象所预指的历史事件的后续: 五人拥立李显复位后,功成名就。政变时虽抓、杀了一些异己,但留下了武三思这个隐患。武三思设计给五人封王,明升实降,夺了五人的实权。后武三思又以五人诬陷韦后为由,将五人治罪流放,敬晖、桓彦范、袁恕被杀。
======第五象 戊辰(坤下巽上 观)安史之乱,马嵬之变
5 谶曰 杨花飞 蜀道难 截断竹箫方见日 更无一吏乃平安 颂曰 渔阳鼙鼓过潼关 此日君王幸剑山 木易若逢山下鬼 定于此处葬金环 金圣叹:“一马鞍指安禄山,一史书指史思明。一妇人死卧地上,乃贵妃死于马嵬坡。截断竹萧者肃宗即位,而安史之乱平。” 一、陈曦试解 《推背图》不是历史书,不能根据字面最浅表的意思去揣测历史,人人理解都不太一样,而史实只有一个。只有在查证历史的基础上,才能体味出《推背图》对历史预言的妙处。 目前这一象,网路流行的解释未尽完善,试解如下: 1. 解颂 【渔阳鼙鼓过湩关】 指安禄山在渔阳造反,攻克潼关后,人马开过潼关攻向长安。 “渔阳”:天津蓟县,安禄山军队的大本营所在地,造反誓师地。 “鼙鼓”:古代军中用的小鼓,鼙:音皮。这里指擂响了战鼓。 “渔阳鼙鼓”:白居易《长恨歌》中有:“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有人以此认为《推背图》不是李淳风的作品,是白居易以后的人诌的,显然是把该词当作白居易的专利了。 渔阳鼙鼓这个词并不是白居易的发明。这是很普通的两个词:“渔阳”、“鼙鼓”,在白居易之前,谁用了也不奇怪。 【此日君王幸剑山】 指唐玄宗向四川剑山逃去。 “剑山”:四川剑阁县北,剑门关两侧是直如刀削的大小剑山,72峰,峰峰如剑,这是川陕交界通往巴蜀的咽喉天险。李白《蜀道难》中的“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就是说这里。过了剑山就安全了,因此,逃亡的第一个目标是剑山。 “幸”:皇帝到某地称为巡幸,这里是逃往的意思。 【木易若逄山下鬼 定于此处葬金环】 “木易”:“杨”字,繁体为杨。指玄宗宠幸的贵妃杨玉环。 “山下鬼”:“嵬”字,音围,指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县。 “金环”:喻杨玉环。如果用“玉环”,太直白了就不是预言的字谜了。古代金、玉常并称,这里以金代玉。 “葬金环”:阳贵妃当时就埋在了马嵬驿。现今那里仍有杨贵妃墓。 玄宗一行逃到西安以西百里外的马嵬驿,军兵哗变,杀死了杨贵妃的姐姐,和她的兄长——宰相杨国忠,而后逼玄宗赐死杨贵妃。 2. 解谶 【杨花飞、蜀道难】 唐玄宗带杨贵妃等人逃往四川。 【截断竹箫方见日】 肃宗即位,战局方才看到希望。 “截断竹箫”:箫字截去竹字头是“肃”字,指肃宗。 “方见日”:刚见太阳,喻战局初见希望。 【更无一吏乃平安】 “更”:更替;“无一吏”:“史”字;“更无一吏”:更替了姓史的,喻指史思明被其子所杀。“平安”:平定安史之乱。 本句指史思明被其子杀了以后,才能平定安史之乱。 3.解图 图中女子倒地,喻杨贵妃之死。马鞍指安禄山,史书指史思明。 二、文征解卦 卦为“观”,下半部分为坤,指地;上半部分为巽,指风。 大象为“风运行于地上,有周游观览之意。阴长阳消,正道衰微,万物难行。”正合安史之乱中皇室逃亡之象。 三、史实精要 唐玄宗天宝年间,朝政腐败,各地节度使拥兵自重。天宝14年(755年)十一月初八[1],三道节度使安禄山15万大兵反于渔阳[2] 。安氏死后,其部将史思明成为叛军首领,故称“安史之乱”。755年十二月十三,安禄山攻下洛阳后,于次年正月初一在洛阳自称大燕皇帝。 756年六月初九,安禄山攻克陕西潼关,稍事修整,开始陆续开过潼关,向长安进犯。六月十二,唐王室带着几个皇室近亲和重臣仓皇逃往四川,十四日马嵬之变,杀杨贵妃兄妹四人。次日,在百姓苦苦跪求下,玄宗传位于太子,命太子留下平叛。太子李亨极不情愿地留下来,但不受皇位,玄宗随即逃往四川。 七月十二日,为振奋民心,李亨在大臣5次劝谏下,在武灵称帝,为肃宗,改元至德,尊玄宗为太上皇。 安禄山叛军所到之处,妇女财物抢掠一光,男丁抓去服苦役,老人、儿童被砍死。安禄山称帝不久双目失明,757年正月,被其子安庆绪所杀。 叛军残暴激起百姓强烈的反抗。757年九月,郭子仪等克复长安,十月一举收复洛阳。759年三月,安禄山的部将、先降唐后再反的史思明,率兵解了安庆绪的邺城之围,然后杀安庆绪,回范阳自立为大燕皇帝。九月,史思明再占洛阳。761年三月,史朝义杀其父史思明,而后称帝。 叛军三度内哄,元气大伤,正式唐朝复兴时──历史“进入了”《推背图》的下一象──再造唐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本书用汉字写的日期都是阴历,用阿拉伯数字写的日期是阳历。 [2] 现在一些史书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是因为渔阳隶属范阳地区。安禄山身兼范阳(今北京)、平卢(今辽宁朝阳)、河东(今山西太原)三道节度使,渔阳(现天津蓟县)是他的基地,他造反誓师就在渔阳独乐寺前。现在独乐寺还有李白手书的“观音之阁”,是李白为调查安禄山谋反的阴谋,于752年到渔阳游历时留下的。
======第六象 己巳(坤下艮上 剥)再造唐朝,上皇还京
6 谶曰 非都是都 非皇是皇 阴霾既去 日月复光 颂曰 大帜巍巍树两京 辇舆今日又东行 乾坤再造人民乐 一二年来见太平 金圣叹:“此象主明皇还西京,至德二载九月,广平王俶、郭子仪收复西京,十月收复东京,安史之乱尽弭。十二月迎上皇还西京,故云再造”。 众解精华 1. 解谶 【非都是都 非皇是皇】 不是国都的灵武成了京都,太子成了皇帝。 安史之乱皇室逃离长安,玄宗逃往蜀中。太子李亨在灵武继位,暂以灵武为京都,把玄宗尊为太上皇。 【阴霾既去 日月复光】 安史之乱平定,天下重见太平。 2. 文征解卦 卦为“剥”,下半部分为坤,指地;上半部分为艮,指山。 大象为“山石崩而落于地,五阴迫一阳,正义被损”,又“群阴剥阳,有去旧生新之意”[2];运势为“恶运缠身,防被女子及小人连累”。 “恶运缠身,防被女子及小人连累”:肃宗正是这样。他先宠信宦官鱼朝恩,让鱼主掌兵权导致大败,还听信鱼的谗言贬黜大帅郭子仪。之后信用宦官李辅国专权,又宠信皇后张良娣干干预政事。肃宗病重,张惶后、李辅国都想政变,李辅国反先,带兵进宫把张惶后从肃宗病榻前拖走杀掉,肃宗受惊无人过问,当天驾崩,正是“群阴剥阳,去旧生新”。 “正义被损”:玄宗宠信奸相杨国忠,不听郭子仪之言,结果丢了潼关,致使郭子仪在河北辉煌战绩付之东流,不然安史之乱早平定了;肃宗即位后宠信宦官,罢黜了郭子仪,等到时局不可收拾了才再启用他;代宗即位后依旧信用宦官,削了郭子仪的兵权,等到史思明再次攻下了洛阳,又不得不启用郭子仪;安史之乱平定,代宗又听信宦官,又收了郭的兵权,于是招来了《推背图》下一象的大难。 可见“剥”卦与本象对应的历时阶段完全吻合。 3. 解颂、图 【大帜巍巍树两京 辇舆今日又东行】 “大帜”:旗帜。“两京”:唐朝称长安为西京,洛阳为东京。 “辇舆”:皇上的车驾鸾仪。与图中相应。 本句指757年九、十月,郭子仪和挂名元帅广平王李豫[1]收复长安、洛阳,十二月,唐玄宗从西蜀(四川)向东返回长安京城。 【乾坤再造人民乐】 收复两京视为乾坤再造,两京人民见安乐。 “乾坤再造”:指郭子仪再造唐朝:郭子仪受命于危难之中,屡建奇功,收复两京之后,肃宗对他说:“虽吾之家国,实由卿再造”。 “人民乐”:两京人民初见安乐。似又指郭子仪深受人民的爱戴。 【一二年来见太平】(陈曦试解) 谶语的设谜,有时故意在字面上把人引向歧途,才能既不泄漏天机,又隐含真意,否则当世就被看破了。本句往往被理解为:再有一、二年就太平了。而对照史实,其喻意却是:可惜见到的太平只有一、二年。 757年收复两京,洛阳只有一两年的太平,759年五月又陷入史思明之手。761年,史思明被其子史朝义所杀,史朝义即位。762年十月,唐代宗向回纥借兵,再次启用郭子仪收复了洛阳。史朝义奔逃莫州(今河北任丘北),763年正月自缢。 安史之乱历经7年3个月,至此彻底平息。但好景不长,下一象的兵灾又要开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李豫:后来的唐代宗,初名李俶(音:处),原封为广平王。 [2] 卦的各爻是由下向上演化的,“剥”最上面是阳爻,故曰群阴剥阳,即将有变,是为去旧生新。
======第七象 庚午(震下艮上 无妄)吐蕃侵掠
7 谶曰 旌节满我目 山川跼我足 破关客乍来 陡令中原哭 颂曰 蝼蚁从来足溃堤 六宫深锁梦全非 重门金鼓含兵气 小草滋生土口啼 金圣叹:“此象主藩镇跋扈及吐蕃入寇中原。” 一、众解精华 1. 解谶 【旌节满我目 山川跼我足】 “跼”,音局,跼促与局促同意。 各地藩镇旌旗满目,山川因藩镇分成了格局,跼促得不好立足。 安史之乱时,为抵御叛军,军镇制度扩展到了内地,纷设节度使、防御使、团练使等扼守要地,大小军镇割据一方,皇帝不好控制了。 《推背图》每象有一个主体,这两句是主体事件的国内环境。 【破关客乍来 陡令中原哭】: “乍”,突然。“陡”,也是突然的意思。 吐蕃[1]突然杀到长安周边,长安等地遭到空前的劫掠。 “客”:在《推背图》中指外族,这里指吐蕃,蕃,古音:波。 西元763年,吐蕃率吐谷浑、党项、氐、羌等族20万众入寇关中,边关告急,宦官程元振阻挠军情上报。吐蕃兵开过距西安480里的泾州(甘肃泾川)时,皇上才知情。十月初二,吐蕃攻占长安150里的奉天(今陕西干县)。被解职的郭子仪知情后,自带20骑奔赴咸阳,看到吐蕃20万人马漫山遍野杀到了咸阳外的渭河,郭子仪急派人请求增援,再次被程元振挡住。初六,代宗正操演军队,吐蕃已打过渭水。初七,代宗仓皇逃往陕州(河南陕县),唐军一哄而散。初九,吐蕃进入长安大肆剽掠,溃散的官军也趁火打劫。 2. 解颂 【蝼蚁从来足溃堤 六宫深锁梦全非】 指太监专权误国,封锁皇宫消息,国堤崩溃,皇宫美梦全非。 “蝼蚁”:指宦官,即太监。他们出身平民,平民过去称为蚁民。 【重门金鼓含兵气 小草滋生土口啼】 吐蕃杀入重重大门,大肆劫掠。 “土口”:是吐蕃的“吐”字。 “小草滋生”:是吐蕃的“蕃”字;蕃,草茂也(《说文解字》),蕃茂,指草木繁盛。 二、文征解卦 卦为“无妄”,下半部分为震,指雷;上半部分为干,指天。 运势:“凡事宜守正,若行为不检者,必招灾祸”。亦有“无妄之灾”之意,正合本象之灾。 三、陈曦解图 图中人口衔草,草指吐蕃。图中的服饰是清朝的服饰,这也是有人以此攻击《推背图》的口舌之一,说这是清朝人编的——如果真是清人改编的,为什么不改为唐朝胡人装束,反而“此地无银300两”呢? 其实,这是预言为了设谜、保密——如果用当时人的装束,会被当代人看破天机。所以,《推背图》中清朝以前各象,都用清朝服饰表示外族人;清代以后各象,官员都画成了汉官服饰——颠倒服饰设谜局! 四、史实精要——子仪一手擎唐室,威名三度退蕃兵 下述史实《推背图》本象没有提及,因与本象有关,做一简述。 (接上文“解谶”)面对20万强敌,66岁的郭子仪只收罗到4000士兵。他派200人到长安城东40里的蓝田城外,白天擂鼓,夜晚点火做疑兵;同时派人混入长安,秘招数百少年,晚上在城中大喊“郭令公大军来了”!蕃兵惊恐,不战而逃。长安陷落13天,以呐喊收复。 764年十月,仆固怀恩引吐蕃、回纥、党项10万众南下奉天,郭子仪向代宗提出坚守退敌,严阵以待。回纥将士大多和郭子仪并肩战斗过,一起平定过安史之乱,慑于郭的威望,敌军望郭而退。 765年八月,30万蕃兵取长安,仆固中途病死。郭子仪1万多人被困泾阳。郭亲自游说回纥倒戈,吐蕃闻风而退,唐军与回纥随后追杀,取得大胜。
======第八象 辛未(坤下离上 晋)藩镇之乱
8 谶曰 搀枪血中土 破贼还为贼 朵朵李花飞 帝曰迁大吉 颂曰 天子蒙尘马首东 居然三杰踞关中 孤军一驻安社稷 内外能收手臂功 金圣叹:“此象主建中之乱,三人者李希烈、朱泚、李怀光也。李怀光以破朱功,为卢杞所忌,遂反,故曰破贼还为贼。三人先后犯阙,德宗乘舆播迁,赖李晟以孤军收复京城,而社稷重安矣。” 一、陈曦试解 本象背景:唐德宗即位初,励精图治。当时全国藩镇林立,几近失控。780~805年,德宗开始削藩,利用忠实的藩镇剿灭不法藩镇。 1. 解谶 【搀枪血中土】 唐德宗时的“藩镇之乱”,四镇称王,二藩称帝,中原陷于战火。 “搀枪”:搀枪星,古代对彗星的别称。在天象中象征着战乱。这里似喻指中原的战乱纷纷。 【破贼还为贼】 李怀光率军大破叛贼朱泚,救了德宗之围,但随后也做了反贼。 【朵朵李花飞 帝曰迁大吉】 “泾师之变”,朱泚称帝,杀了京城未及逃脱的郡王、王子、王孙这些姓“李”的77人,德宗因及时逃跑幸免。“大吉”:庆幸、幸免。 ※ 辨析: 有人将“朵朵李花飞”解为唐朝李姓将军很多,单句解释似可,但与“帝曰迁大吉”难合。从下一象可以看出,“李花”明显指李唐子孙。 2. 解颂、图 【天子蒙尘马首东】 783年十月,泾原兵在长安哗变,德宗西逃奉天(今陕西干县)。 “马首东”:避开战场,逃亡。有人解为向东逃,字意、史实有误。 ※ 辨析: “马首东”出自成语“马首欲东”,始见于《左传?襄公十四年》,当时晋国伐秦国,秦兵在西,栾黶(音:眼)“马首欲东”,是避开战场、东归之意。“马首东”后来成为诗歌韵脚,没有“马首西”之说。 凭吊岳飞的古诗有:“十二金牌马首东,郾城憔悴哭相丛。千年宋社孤坟在,百战金兵寸铁空。”这里的“马首东”也不是向东,而是从战场上撤回的意思(时岳飞南下)。 【居然三杰踞关中】 “关中”:古代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秦国四塞:东为函谷关(河南灵宝),西为大散关(陕西宝鸡),南为武关(陕西丹凤),西北为萧关(宁夏固原),四险关之间的地区称为关中。广义的关中指函谷关以西地区,如《史记.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踞关中”:盘踞关中。“踞”:蹲,盘踞。 “杰”:豪杰,豪强,强盗,既可指忠臣良将,又可指叛将。 “三杰”:笔者以为“三杰”应指盘踞关中的朱泚(音:此)、李怀光、李晟,而不是金圣叹说的“李希烈、朱泚、李怀光”。 ※ 辨析: 其一,李希烈并没有“踞关中”。李希烈是淮西节度使,治蔡州,即今河南汝南县。783年十二月,李希烈攻陷汴州(今开封)。784年正月以汴州为大梁府,称楚帝。他并没有进犯到关中。 其二,叛蕃众多,金圣叹只列此三人不妥。除了金圣叹说的三杰,还有朱泚的弟弟朱滔自称冀王、田悦自称魏王、王武俊自称赵王、李纳自称齐王——这是782年十一月,四路节度使筑坛同盟后自封的。 因此,“三杰踞关中”和图中的三人,笔者以为是指: 朱泚,幽州卢龙节度使,辖区在河北卢龙县一带。782年,其弟朱滔反,朱泚被软禁在京城。783年十月,开赴淮西打李希烈的泾原兵在长安哗变,德宗仓皇逃往奉天,泾原兵拥立被软禁的朱泚,朱泚在长安自立大秦皇帝,随后围攻奉天。 李怀光,邠宁(今陕西彬县,邠:音斌)、朔方节度使,管辖灵州(今宁夏灵武)。德宗被朱泚困在奉天,李怀光救驾,把朱泚打回长安。因奸相卢杞挑拨,德宗不让李怀光入朝觐见,李一气之下反叛,德宗又逃往梁州(今陕西汉中)。785年,李怀光兵败自尽。 李晟,泾原、四镇、北庭都知兵马使,783年奉诏回师讨伐朱泚,被封为“神策行营节度使”。李怀光反,李晟担当起匡扶唐朝的重任。 【弧军一驻安社稷】 指李晟以孤军收复长安,腹背受敌,以少胜多,匡扶社稷;同时李晟直捣皇城的战术保全了长安的民生,宗庙无损,也是“安社稷”。 【内外能收手臂功】 李晟匡扶唐朝,他对内严明治军、执政有法,对外能攻善战、秋毫无犯,堪称唐朝的股肱之臣。 784年五月李晟收复京师。朱泚败出长安,六月被部将所杀。七月,德宗重返长安,将李晟官升司徒。并为其画像,放在凌烟阁太宗旧臣之侧,彰显他再造唐朝的功绩。 可见,本象的主角是李晟。 二、文征解卦 卦为“晋”,下半部分为坤,指地;上半部分为离,指火。 大象曰:“日出地面,普照大地,有光明上进之象”。正是李晟的“晟”字之意。晋卦有“良臣遇君之意”,运势为“事业、名望、财运皆吉,所谓有加官晋爵之兆”,正是在本象历史事件中李晟的运势。 《推背图》图、谶、颂、卦四位一体,因此,图中应有李晟的位置。 “泾师之变”彻底结束了唐德宗削藩的梦想,784年正月,德宗痛下“罪己诏”,表示天下大乱是自己“失其道”引起的。除了朱泚外,赦免了叛藩,叛藩上表谢罪。德宗回政长安后,对藩镇的态度转为姑息。唐朝国势由此倾颓,虽经二、三次转机,也都是昙花一现,不可避免地迎来了下一象的厄运。
======第九象 壬申(干下离上 大有)黄巢起义
9 谶曰 非白非黑 草头人出 借得一枝 满天飞血 颂曰 万人头上起英雄 血染河山日色红 一树李花都惨澹 可怜巢覆亦成空 金圣叹:“此象主黄巢作乱。唐祚至昭宗,朱温弑之以自立,改国号梁温,为黄巢旧党,故曰覆巢亦成空。” 一、众解精华 【非白非黑 草头人出】 黄巢的“黄”字。古代五色:红、黄、青、黑、白,不是白,不是黑,又有草字头,只有黄。 【借得一枝】:黄巢借得王仙芝的势力发展起来。“一枝”:指王仙芝。 875年五月,黄巢起义,投入王仙芝义军,黄成了王的副手。876年因反对招安,黄巢带2000人分兵,王仙芝有数十万人。878年王仙芝在黄梅(今湖北黄梅西北)战死,其部投归黄巢,是为“借得一枝”。 【满天飞血】:黄巢杀人太多。 黄巢起义,滥杀无度。民间有“黄巢杀人八百万——劫数难逃”之说。879年五月,黄巢包围广州,他向朝廷求做天平节度使,未果,又求做广州节度使。唐僖宗授黄巢率府率之职。黄巢大怒,攻下广州,屠杀外商12万人,随后砍尽桑树,禁止养蚕,杜绝海外贸易。 黄巢所过之地,万民遭殃,赤地千里。《旧唐书》记载:黄巢率领全军围陈州近一年,做数百巨碓,称“捣磨寨”,将乡民、俘虏,无论男女,不分老幼,悉数纳入巨舂,顷刻磨成肉糜,作为军中食物,流水作业,日夜不辍。吃光了陈州四周的百姓,就“纵兵四掠,自河南、许、汝、唐、邓、孟、郑、汴、曹、徐、兖等数十州,咸被其毒。” 【万人头上起英雄】 “万”字繁体为万,是草字头,故“万人头上”喻“黄”字。“英雄”:起义,义军。本句指黄巢起义。 【血染河山日色红】:黄巢杀人太多,血染山河。 【一树李花都惨澹】:僖宗逃亡四川,长安的李姓皇族被黄巢杀尽。 【可怜巢覆亦成空】 一语双关,既点李唐王朝“巢覆”——881年长安被黄巢占领,又点出黄巢最终兵败,帝王美梦已“成空”。 图中:树,按颂中“一树李花”,知其为李树;树上一巢,李唐天下出了黄巢;巢空,是颂中“巢覆亦成空”之意。巢下数具尸体,喻指黄巢杀人太多。 二、文征解卦 卦为“大有”,下半部分为干,指天;上半部分为离,指火。 大象为“太阳在天,遍照万物,但五阳争一阴,有盈即缺”。运势为“得时得运,昌荣大吉,物极必反,盛极而衰”。 这是黄巢之运。黄巢得胜进京称帝,自交大吉运。但他涂炭生灵,如烈日焦灼万物,终于物极必反,两年就败出了长安。 三、被处处美化的农民起义 大陆的历史课本,对农民起义是处处美化,刻意精选点饰,都作为当代革命的伟大探索。比如对黄巢攻克长安,说:“义军入城之日,向贫民散发财物”等抚民之辞,对黄巢在长安的暴虐只字不提。 其实,黄巢进长安时,市民是夹道欢迎,可没想到黄巢不但全面继承了晚唐腐败,还恐怖治国。他上来就搞“一刀切”:唐官三品以上全部罢黜,尽杀皇族公卿。黄巢不治国、不搞民生,士兵公然在长安街头杀人越货、争抢民女。因见讥讽黄巢的诗,查不出作者,便杀尚书省门前全部守军,又杀了长安会写诗的3000多儒生。待官兵反攻,全城百姓都站到官军一面。黄巢反扑得胜后血洗长安,《新唐书》记载:“巢怒民迎王师,纵击杀八万人,血流于路可涉也,谓之洗城”。 《推背图》60幅图,三次用死人、白骨预言死人过多的战争,都是和历史史实一致的。不解开伪饰的历史,很难看到图中深刻的内涵。
======第十象 癸酉(坎上坎下 坎)朱温篡,后梁始
10 谶曰 荡荡中原 莫御八牛 泅水不涤 有血无头 颂曰 一后二主尽升遐 四海茫茫总一家 不但我生还杀我 回头还有李儿花 金圣叹:“此象主朱温弑何皇后、昭宣、昭宗而自立,所谓一后二主也。未几为次子友圭所弑,是颂中第三句意。李克用之子存勖代父复仇,百战灭梁,改称后唐,是颂中第四句意。” 一、众解精华 自本象开始,古中国进入了五代十国的分裂混战局面。 1. 解谶 【荡荡中原 莫御八牛】:中原大地,没人能制伏朱温。“八牛”:“朱”。 【泅水不涤 有血无头】 “血无头”:“皿”字,与“泅水”合为温字的繁体“温”。 “有血无头”即是字谜,又喻指朱温残暴,滥杀成性。 朱温是黄巢旧将,882年降唐,被唐僖宗赐名朱全忠,协助李克用镇压了黄巢。黄巢战乱以后,唐朝已名存实亡了。895年唐昭宗出逃,被劫持3年,900年又被宦官废掉。901年,朱温拥立昭宗复位后大权独揽。而后他杀昭宗立哀帝(昭宣帝),再逼其禅让,建立后梁。 2. 解颂 【一后二主尽升遐】:“升遐”,升天,死去。 “一后二主”:904年八月,朱温杀唐昭宗;905十二月,朱温杀哀帝生母何太后,907年朱温“受禅”建立后梁,第2年又鸩杀了哀帝。 【四海茫茫总一家】 后梁建立,李克用等藩镇不予承认,军阀割据,中国四分五裂。但是大家又都原本是大唐一家,中华一家。 【不但我生还杀我】:朱温被儿子所杀。 朱温奸淫儿媳,几个儿子趁机用妻子在父亲床前争宠,以求继承皇位。朱温的养子朱友文妻子美艳无双,因此,朱温病重时要向养子托后事,三子朱友圭得到妻子密报,连夜率兵杀入宫中,刺死朱温。 朱友圭自立仅9个月,改年号“凤历”不出2个月,就在其弟朱友贞的政变中被杀。杀父弑君的朱友圭死后没有庙号和谥号,被废为庶人,未被后人承认为皇帝。 【回头还有李儿花】 不久后梁被李克用之子李存勖(音:旭)所灭,历史就翻到了《推背图》的下一象——后唐。 二、陈曦解图 《推背图》的一些图有“方位”的喻意,如本书第36象、42~46象、52象。中国古代的地图没有严格的方位规定,而且上南下北的居多,但从第16象能看出,本书的图是上北下南定位的。 图中河水流向南方,隐喻河南——“黄河以南”,似喻风水流向河南。朱温起家的基地、后梁的都城、绝大部分领土都在“黄河以南”。 图既与谶、卦中的“水”对应,又隐喻了朱氏后梁的所在地。 三、文征解卦 卦为“坎”,上下两部分都是坎,指水。大象为:“两水重叠,坎水为险,进固险,退亦险”,运势为:“危机重重,凶象”。 本卦正合后梁国运。朱温907年篡位建立后梁,疆域主要在河南、山东,及湖北、陕西的一部分。原来唐朝的大藩镇节度使并不买他的帐,特别是“兴唐灭黄”的第一功臣河东节度使李克用。自884年朱温谋杀李克用未果,两人就结下了冤仇,战争不断。后梁从立国开始就陷于边境战争,16年后,被《推背图》下一象的主角——李存勖所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