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动辄以国际来命名
临近“五一”,风光无限好,不少地方也都在忙着旅游文化推介,甚至连一些乡镇也都搞起了国际旅游文化节。
当下,人造的节日很多,为了更好地推介,活动策划、节日策划很有必要,也很能出效果,但是有一种现象其实值得关注,小到乡镇,大到都市,常常一搞活动一办节日都要言必称“国际”,似乎没有“国际”的抬头就显示不出规格和档次。往大里做,带有国际性,这本来也不错,但关键是一旦打上国际的名号,活动或者节日本身能不能“HOLD”住,这是个问题。虽说,到底满足什么样的标准才配得上“国际”这两个字,自己也不是很清楚,但是想必也不是找几个外国人来站站台,或者有一两个外国项目来参展这般简单。显然,一个活动或一个节日是否具有国际性,不是喊出来的,如果缺少国际元素,这样吆喝了其实反而适得其反,容易落下话柄。事实上,内在的功课做好了,站在国际的高度,采用国际的视角、融入了国际的元素,即便没有自称“国际”,其规格、档次包括形成的影响力也还是能不言而喻的。
“国际××节”可以叫,只是在我们大声吆喝的时候应该思考:它能不能名符其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