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银沙网讯(文/谭秋浩 李文 编辑/毛晓海 棱 枫)今年6月,由国际皮肤病学会主办的《国际皮肤病学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rmatology)发表了广东医学院皮肤性病研究所所长樊翌明教授撰写的论文“获得性对称性肢端角化病是一种新的皮肤病吗?2例报道及中国文献综述(Is acquired symmetrical acrokeratoderma a new dermatosis? Two case report and Chinese literature review. Int J Dermatol, 2010, 49(6): 647-652”。“获得性对称性肢端角化病”的命名得到了国外同行的认可,这也是我国学者发现并根据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自行命名的一种新的皮肤病。
樊翌明教授撰写的论文在投稿后,受到《国际皮肤病学杂志》审稿专家的一致好评。论文正文字数超过1500字(不包括摘要、图表和参考文献),附有10张图片(彩色照片8张、黑白电镜照片2张)和2个表格。该文详细描述了2例湛江病人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和超微病理(电子显微镜检查)结果,综述了在国内杂志上报道的27例类似病例,总结了该病的临床病理特点,讨论了该病的命名、鉴别诊断等问题。这些病例的主要临床特点是:中青年男性多见,双侧手足背、手指背部和腕部出现褐色至黑色角化性斑片,掌跖部位无病变;皮肤病变在浸水或出汗后很快变白,干燥后恢复原状。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乳头瘤样增生,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淋巴组织细胞浸润。电子显微镜检查发现浸水后皮肤损害出现表皮角化过度,海绵形成,桥粒部分断裂。
据了解,目前国外未见类似疾病报道,国内学者认为这是一种新的皮肤病,并将其命名为“对称性肢端角化病”或“色素性对称性肢端角化病”。但经过深入研究,樊教授发现该疾病缺乏遗传倾向,且皮肤损害中无明显色素沉着,因此将这种疾病命名为“获得性对称性肢端角化病”。这是我国学者自行命名的皮肤病,反映了该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也得到了国外同行的认可。 |